吳文政接受訪談
公共分析測試中心副主任吳文政說,南科大從零到現(xiàn)在這個高度,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過程。我把最重要的十年放在這里,很希望未來十年看到學校走向另外一個高度。
Q:您是2011年加入南科大,當時最看重哪一點?
吳文政:我大概知道是要建一個和其他高校不一樣的高校。因為是新學校的關系,得到的支持可能更多,完全是一個未知數(shù)。我以前在原單位以及世界各地的高校體系里面,看到很多限制,限制在于原本的框架已經(jīng)建立好了,很多流程、經(jīng)費上的框架包得死死的。比如在香港,當年我看到政府每年GDP有多少是給教育,當中多少是給科研,這個比例是非常少的。在國內(nèi)尤其是深圳,對于產(chǎn)業(yè)的投資還有科研上的投資力度很大。所以我感覺這邊的發(fā)展?jié)摿Υ蠛芏?。當時香港已經(jīng)發(fā)展到一個高度,曲線已經(jīng)到了平的階段,再往上走很困難,科研發(fā)展也是有困難的。
Q:招生宣傳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嗎?
吳文政:好一點是我就在附近地區(qū),主要在廣東省。問題在于,南科大當時沒什么知名度。我們?nèi)ブ袑W宣講的時候,拉著小拉車走到中學門口,雖然提前聯(lián)系過,但門衛(wèi)還是攔住我們,他們沒聽過南方科技大學,不給進。溝通了好久才能進到校門,有時候連中學校門都進不了。當時有種感覺,為什么我會在這個地方,我在干嘛?我很懷疑自己,我當時是物理系副教授,本來是過來做研究的,現(xiàn)在變成一個銷售一樣。不過當你再想想,覺得這其實就是學校建立的過程。印象比較深刻的是,當我們把學校的理念講出來,學生很感興趣,但是老師就不一定了,他們固有的想法很難改變。還要說服家長,因為國內(nèi)的家長和國外不一樣,比如在美國,你讀高中就是成年了,很多事情你可以自己決定,父母參與度不大。
Q:對于學校創(chuàng)建之初提出的改革舉措,您怎么看?
吳文政:當時學校不想讓行政事務占據(jù)科研人員太多精力和時間,提高各種效率,把我們的精力都放在教學和科研上。南科大是深圳市政府投資的大學,我們跟深圳市政府的教育部門,廣東省教育部門,教育部門都要有一些對接,你把這些對接的行政部門都去掉,你怎么和人家對接?另外還有不分專業(yè),當時朱校長的理念就是在學生走到專業(yè)道路之前,你最起碼對其他的東西擁有認知,基本的數(shù)理化學科基礎要有。還有,研究發(fā)展越來越傾向于所謂的交叉學科,交叉學科需要有其他各個學科的支持,支持從哪里來?那就是不分專業(yè)的時候,你最起碼知道這個是屬于哪個學科的哪一塊,隨后找參考書知道找哪一本參考書。這也是我們?yōu)槭裁磮猿职堰@個部分做起來的原因。
Q:你覺得現(xiàn)在南科大在設備、實驗室硬件方面在國際上是什么水準?
吳文政:我的感受是又愛又恨,愛的是我們當然有這個資源,真的是購置前沿的設備,一點都不比其他高水平大學差,恨的是我自己當年應該要把實驗室這個空間條件建得更好。主要是實驗室的配套裝修,這是個工程項目,會涉及到一些明文規(guī)定,我們不能違反這些規(guī)定或是超過它的標準范圍。但是我們的設備是前沿到普通條件滿足不了的,我們必須做一些高于一般水平很多的實驗室條件去放設備。這就是難處,怎么把這么嚴謹參數(shù)的設備放進去,往往導致了我們建實驗室的無力感。因為這會影響設備以后的使用壽命、方便度和管理。如果我當時堅持更多的話,可能會更好。不是說現(xiàn)在不好,現(xiàn)在比起來一點不差,只是以我個人的標準,我覺得當年可以做得更好。怎么在不違規(guī)的前提下,滿足設備的需求,需要平衡的藝術。這個藝術是隨時間不斷學習,積累的。我遺憾的是當時沒有建得那么好,現(xiàn)在讓我重建我會有新的想法。我參與了學校二期工程,參與了新的物理樓建設,希望能用我在外面學習的經(jīng)驗和建設一期的經(jīng)驗,把二期建得更好。
Q:您怎樣看待南科大科研方面的體制機制?
吳文政:我們都很適應。我們每位教授、副教授、助理教授就是一個個體,他有他的空間去開展他的課題,南科大沒有說助理教授就必須跟著教授做某一個方向,這就給了大家空間去發(fā)展個人的科學實驗。
Q:您在南科大有差不多十年時間,您認為這所學校最值得驕傲的有哪幾點?
吳文政:我覺得評價不應該由內(nèi)部評,最好是由外面的人評價南科大。當然從零到這個高度,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過程。從零開始,如果建一所普通的大學也理所當然。但我們走的道路,無論是制度上、科研思想上都是不同的,而且現(xiàn)在發(fā)的論文一點都不比香港高校差。十年就達到這個高度,讓我對未來十年充滿期待。尤其是我把最重要的十年放在這里,我很希望未來十年看到學校走向另外一個高度。當我們走得通這條路以后,其他地區(qū)的辦學方式也會出現(xiàn)改變。競爭會越來越激烈,當時我們的薪酬算是比較有吸引力,但現(xiàn)在就沒什么優(yōu)勢了。不僅南科大本身的條件,城市的條件也是。深圳孔雀計劃做得比較早,但現(xiàn)在其他城市也做了同樣的事,從海外回來的人才可以考慮的選擇就多了。我想說南科大最早是敢闖敢試,最重要的壓力是要對學生負責。還好,教改班的學生基本都發(fā)展得不錯。感謝南科大早期的老師們,他們在初期那樣艱苦的環(huán)境下努力工作,為自己、為學校創(chuàng)造發(fā)展條件,每個人都擔當了很重要的角色。